龙门云课堂这周正式上线,作为龙门云课堂的运营负责人(小甜饼),我为它写了一篇开刊词,在此谈一谈我们「 逆行而上 」的原因。
经济寒冬时,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聋人线上教育?是疯了吗?

「 你为什么要分出精力去做聋人线上教育项目?」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。他们想知道,我为什么要在经济情况最不好的时候,投入精力,去做看似没有利润可言的事业。
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来由的。因为我要做的不完全是公益,而是创新型项目,是长久有效的持续性事业。

创新型项目也会涉及到商业,绕不开「 盈利 」这个最终目的。从事过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可能会对三个单词熟悉。

产品、流量和转化率。

线上教育的产品是课程和师资,当用户流量对产品买单后,就会变为流量转化率的数据,达到了一定量的数据后,项目才会慢慢盈利。

对于大众线上教育来说,只要找准了角度就没什么大问题,如果换成聋人线上教育,普通的模式就不再适用,挑战的难度会连升三级。

难在哪里呢?

01
聋人线上教育有哪些难点?
第一, 听障群体是小众群体,这就表示用户流量池可能是固定的。第二, 听障群体的需求,从来不是建立在大众的文化语境下,他们可接受的教学资源也会随之变窄。第三, 做聋人线上教育时,要让听障群体「 听 」懂,就需要配备手语和字幕。最重要的是,普通线上教育企业对听障群体不够了解,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展开教学,也很难研发出让听障群体满意的课程。当项目针对听障群体的流量获取能力存在不足时,用户决策的成本就会过于高昂,决策时间也会很漫长。
在经济寒冬的情况下,有几个企业愿意不明就里地拿钱去烧?
所以在这个网课多到能打包出售的互联网时代,很少有大众线上教育企业会专门开一条「 聋人线上教育 」项目线,灌注心力去研发专业的聋人网课视频,或是给网课配手语或是字幕。但又不能怪他们,因为在当下的中国社会,对于 Deaf 文化,对于听障无障碍的认识,才刚刚萌芽。很少有人会知道,听障群体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去 「 听 」、去 「 说 」,也很少有人明白,尽管听障者说话的方式跟健听人不同,但听障人士依旧能用大脑去思考……..这些想法在当今的社会中很普遍。但它们是不该有的,并且需要我们去努力消除。因为它们是对听障人士偏见,会给社会造成错觉与误解,使听障群体部分学习的参与感一直被剥夺。
健听人眼中习以为常的「 常识 」,见怪不怪的「 科普 」,随手可得的「 课程 」,成为听障群体中难得一见的知识。他们也想骑上知识这匹烈马,在思维的广阔草原里尽情驰骋。但现实却没有给听障群体勒马的缰绳,在他们通往草原的路上设置了太多的关卡。别人需要走一步的事情,听障群体需要走十步,还不一定走对了路。
02
为什么我对做聋人线上教育有信心?
既然这么难,为什么我还想做聋人线上教育呢?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烧,是因为我看得到这个事业的前景。中国缺乏聋人线上教育,听障群体也需要线上教育。我很荣幸,遇到了几位认同这个前景的合伙人。有手握高校教学资源的聋人教授,有IT技术非常专业的聋人程序员,有在金融界工作了好几年的聋人HR,有在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的产品运营……我们乐于挑战,聋人线上教育有三个难点,那我们就把难点变为优点。
聋人线上教育的用户池虽然固定,但我们不缺针对性的流量入口。B端有大量潜在的商家客户,他们需要相应的教材,去培训听障人士,让他们适应岗位,更快地进入工作。C端用户因为使用的语境比较小众,不但有天然的用户群聚学习场景,也会有广阔的探索空间。
听障群体的教学资源虽然没有健听群体优渥,但聋教育界很团结也很纯粹。我始终记得聋教育在中国发展的这些年,那些先辈们无怨无悔地挥洒的血汗。例如曾经写过《视觉语言学》的游顺钊先生并非富家子弟,他们夫妇在90年代时,一直对广州聋校无私地提供物质和教学上的帮助。游先生在夫人去世后,将夫人的贵重首饰捐给广州聋校义卖,支持聋教育的发展,他本人,在法国一个40平方米的公寓一住就是40年。中国的聋教育虽然发展缓慢,但从来没有被放弃过,先辈和今人的无私奉献,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。
1
中国第一所聋校,山东登州启喑学馆
1887年,米尔斯夫妇用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提供的经费,在登州(今蓬莱)开设了中国第一所聋校。
2
华北地区第一所聋校
1919年,杜文昌先生在北京交道口福音堂创办了私立华北聋校,为百年传统老校「 北京启喑实验学校 」前身。
3
聋人画家龚宝荣创办的杭州吴山聋校
郁达夫到访后亲笔题词:“ 哑者能言,聋者能听,中国无废人矣!”
4
朴永馨老师在苏联聋校授课
朴永馨老先生1961年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毕业,后来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、我国聋人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。
5
校办工厂,聋人教育的历史传统
1970-1980年间,国家条件有限,为了支持聋人教育,各地聋人学校纷纷自谋生路,自给自足,通过类型众多的校办工厂补充学校经费。
我之所以想把「 龙门云课堂」 做成创新性企业,是希望能通过创新模式,通过跟健听群体的合作,让它长久地活下去,持续地为听障群体提供线上教学服务,为聋教育输送资源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的在教学呈现方式方面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优势。我们都是听障者,我们懂听障者需要什么。
我小时候很喜欢看星星,但是我没有上过一次天文课程,因为我听不到,听不懂。虽然能够从书本中,从视觉里观察到很多有趣的东西,但我更想有人带领我,用他渊博的知识陪伴我「 遨游 」银河系。我们做这个事业,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多么伟大。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做一些普通的事。我们深知听障群体学习的苦痛,所以非常希望能够有一股能量,陪伴他们走出困境。这个能量就是「 龙门云课堂 」。从今天开始,您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学习了,我们这个听障者知识宇宙欢迎您。愿您们在宇宙中遨游愉快。
END
文中历史与图片资料来源:高宇翔,《流入中国的1960年代苏联聋教育书籍》、《校办工厂:撑起一个时代是聋人教育》、《民国廿五年:一所聋人学校的影像记忆》。公众号「 超越无声 」。江蓝生,《视觉语言学概要》序言。

其余来源为网络,相关作者请联系本公众号。

这是一个聋健融合的创业团队,致力于通过创办慕课(MOOC)服务平台,为全球听障人士服务。

我们秉承公益、开放的原则,有教无类,并通过先进技术的支持,追求因材施教。

我们相信慕课实践不仅能让听障人士有更多更好的选择,而且也让听障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改进教学,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的要求。

热忱欢迎有共同理想的机构和个人加入,共筑世界听障教育的美好未来。

亲,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遇,能在这里找到我,说明你对龙龙足够喜爱足够上心,多谢你的厚爱!

龙龙现在拿出最大诚意急寻合作战友。自上线以来,龙门云课堂受到广大听障人士的各种喜爱,龙龙除内心窃喜以外,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,

只有做出更好的课程,拿出更好的产品体验,才能对得起各位听障同学的喜爱。

龙龙虽不是富二代,但家底也算殷实,来到龙门云课堂,我们绝不会亏待大家,不低于市场主流的待遇、五险一金、免费零食这些基本保障,大家都能享受到。

不过你这么有追求,相信你更看重我们年轻的活力,积极向上的精气神,以及想做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。

寻找气息相投的小伙伴,一起mooc,一起改变中国听障教育!

想试水尝尝网络讲师的滋味?快加入龙门云课堂讲师队伍吧!

我们希望你:

– 热衷分享;

– 至少精通计算机、英语、商务等技术中的一项;

– 熟练掌握中国手语这不是必须选项,只要您有一颗爱心,我们愿意帮助提供手语翻译;

 

你的收获:

– 额外收入;

– 技术的沉淀与分享;

– 迅速增长的粉丝及业内知名度;